装修最让人崩溃的不是水电开槽的灰尘,不是瓷砖贴歪的纠结,是刚住进去没俩月,墙面开始掉皮、裂缝、冒黄锈——就像你精心化的妆,出门半小时脱成大花脸,尴尬得想找地缝钻。
我第一次装修时踩的坑,至今想起来都肉疼。
那会总觉得“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”,油工进场前塞了包烟,就放心上班去了。结果师傅趁我不在,把开工时提前刷的墙固直接盖了腻子——后来才懂,墙固得等油工进场再刷,之前拆墙的粉尘早把墙固糊成“面膜”,等于白瞎。还有石膏板吊顶的钉眼,师傅拍着胸脯说“用的防锈钉,不用刷漆”,我信了,半年后每个钉眼都冒黄渍,像墙长了一脸“老年斑”,擦都擦不掉。
更绝的是线槽回填,师傅偷偷用108胶拌石膏——后来测甲醛,客厅超标3倍,孩子总咳嗽,我抱着检测报告蹲在墙角哭,那股胶味儿像浸了水的旧报纸,半年都散不去。
第二次装修我学乖了,每天早下班一小时,搬个小马扎坐在客厅盯工。
师傅一开始甩脸子:“你个女的懂啥?”我直接掏出手机翻国标:“嵌缝石膏不能加胶水,包装上写得明明白白;钉眼必须刷防锈漆,哪怕你用航天级防锈钉,运输时涂层磨掉了咋办?”师傅看我懂行,反而收敛了——后来吊顶拼缝用嵌缝石膏加网格布,再贴一层抗裂纸绷带,现在住了一年,没一条裂缝。
还有窗台安装,我提前让石材师傅进场,油工用嵌缝石膏填缝再挂网,之前邻居家窗台和墙面衔接处裂得能塞下指甲盖,我家现在擦窗户都不用怕卡灰。
最关键的是腻子和乳胶漆。
第一次装修师傅给我刮了三遍腻子,我还觉得“师傅认真”,后来才知道,底层得用石膏找平,腻子最多两遍,太厚必裂——我家之前次卧的墙,刮了三遍腻子,夏天开空调一吹,直接裂了道十厘米的缝,像被刀划了似的。这次我盯着师傅用底层石膏找平,两米靠尺量下来误差没超过3毫米,后来装衣柜,柜门严丝合缝,连打胶都省了。乳胶漆更得盯:底漆必须刷,我朋友家没刷底漆,结果面漆刷上去没多久就起鼓,像墙面长了“青春痘”;兑水比例得按说明书来,我家选的蛋壳光乳胶漆,师傅想多兑点水好滚涂,我直接把说明书拍他面前:“兑多了质感全没,到时候你给我重新刷?”还有剩的漆,我用矿泉水瓶分装了三瓶,上次搬沙发蹭掉一点,自己用剩漆补了,根本看不出来。
有人说我矫情:“花了钱还得天天盯着,累不累?”我倒想问:“难道要等住进去半年,墙面开始掉皮开裂,再花几千块返工才不累?”装修不是买衣服,不喜欢能扔;这是要住十年二十年的家,每一道缝、每一层漆,都是日子里的细节——你盯的不是师傅,是自己以后的舒服日子。
昨天楼下邻居来我家参观,摸着墙面说:“你家墙怎么这么光滑?我家的跟砂纸似的。”我笑着说:“因为我天天蹲这儿盯啊。”她翻着手机里的墙面裂缝照片叹气:“早知道我也盯了。”
其实装修哪有什么“躺平”的好事?那些看起来“完美”的墙面,都是业主蹲在现场,盯着师傅每一步做出来的。不是我们不信任师傅,是太多人用“专业”当幌子,偷工减料赚黑心钱。
你说,花了半辈子积蓄装的家,能不盯紧点吗?
现在我家墙面摸起来像婴儿皮肤,阳光照过来没有一点凹凸,每次擦桌子看到墙面干干净净,都觉得当初的“矫情”值了。
要是再刷一次乳胶漆,我还是会天天去盯——不是跟师傅较劲,是跟自己的生活较劲,毕竟,谁不想住个踏实的家呢?